日前,由浙江音乐学院歌剧学院制作的意大利著名喜歌剧作品《唐·帕斯夸莱》第一幕,以及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作《丑角》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与观众见面。意大利知名导演皮埃尔·弗朗切斯科·马埃斯特里尼和指挥家安德里亚·阿尔伯丁加盟。
《唐·帕斯夸莱》是意大利作曲家葛塔诺•多尼采蒂的最后一部歌剧作品,它与多尼采蒂的另一部经典作品《爱之甘醇》以及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并称为“意大利三大喜歌剧”。1843年在法国巴黎首演后,至今已在舞台上传唱180年。
(相关资料图)
而《丑角》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作。作曲家莱翁卡瓦洛在短短5个月里便完成了这部二幕歌剧的创作,其中不乏经典唱段:咏叹调《粉墨登场》被看作是男高音歌唱家的试金石,是卡鲁索、帕瓦罗蒂等很多歌唱家所钟爱的作品。
大师加盟,打造原汁原味意大利风格
一晚演两部歌剧,对主创、主演提出了高要求。在浙江音乐学院歌剧学院、合唱学院、乐队学院、室内乐学院师生,声乐歌剧系、管弦系师生以及室内管弦乐团组成的基础班底上,浙江音乐学院歌剧学院艺术总监孙秀苇特意请来了意大利知名导演皮埃尔·弗朗切斯科·马埃斯特里尼和指挥家安德里亚·阿尔伯丁。“歌剧大师加盟,两部不同风格的剧目同台、同晚演出,能够让观众尤其是第一次看歌剧的观众,了解什么是原汁原味的意大利风格歌剧。”孙秀苇说。
马埃斯特里尼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1993年在东京执导了个人首部作品——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自此开始了导演生涯。迄今,他在世界范围内执导了百余部作品。马埃斯特里尼与中国国家大剧院也有着密切的合作,曾为国家大剧院导演过《塞维利亚理发师》《唐·帕斯夸莱》和《爱之甘醇》三部歌剧。
“歌剧起源于意大利,对他们来说,歌剧就是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传统音乐,一张口,味道自然而然便有了。”孙秀苇说,“阿尔伯丁非常严谨,而且很有耐心,他细腻地给学生们抠细节,在语言、表演、情绪等方面,都对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晚呈现两部歌剧,场景转换十分重要。舞美设计师丁丁设计了一个长方形区域斜矗在舞台中央,随着灯光、动画等多媒体效果的转换,解决了中场换景的难题,让观众在两部戏中穿越。《唐·帕斯夸莱》在“吝啬鬼”帕老爷守着金币的滑稽场景中落下帷幕,当大幕再启时,观众又瞬间置身于《丑角》的“戏中戏”里。
在舞台中历练,在实践中成长
这场演出的所有演员都是浙江音乐学院的师生,两组阵容交替登场。在《唐·帕斯夸莱》中,“帕老爷”这一角色由歌剧学院学生田昊岩、冯亦承出演,在完成演唱的同时,还要完成诙谐的喜剧表演,是对声音与演技的双重挑战。剧中女高音角色诺丽娜也有很多优美唱段,“少女的秋波”这首全剧最负盛名的咏叹调也在演出中与观众见面。
《丑角》中有“戏中戏”的情节,女主角“内达”在舞台上与现实中需要不同的戏剧和声音处理。此次饰演内达的戴雯萱、柯安娜都是孙秀苇的学生。“这是一个非常独立、有追求的女性角色。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并对爱情忠贞不渝。除演唱训练外,在排练时,我们反复琢磨人物,不断尝试戏剧细节在舞台上的合理性。”孙秀苇说。
《丑角》中的卡尼奥、托尼奥、西尔维奥等角色,由陈相宇、廖文、刘涛、李杨、汪昌博等浙江音乐学院的师生饰演。此次演出中,瑞士钢琴家、歌剧艺术指导罗曼·克鲁莫夫功不可没。在《唐·帕斯夸莱》的演出中,他甘当绿叶为演出伴奏。
罗曼也是孙秀苇的丈夫,为追随妻子来到中国,投身于浙江音乐学院歌剧学院日常教学中。“他的钢琴演奏有着独特的气质,在歌剧艺术指导方面,他的乐队演奏思维让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色彩。在平日教学过程中,罗曼也非常有耐心,一点一点给学生抠细节。”孙秀苇说。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张熠
本文作者:吴桐
题图来源:被访者提供
图片编辑:苏唯